-
解碼司法鑒定“國家隊”:專家呼吁立法解決司法鑒定“九龍治水”
2022年6月,司法部建立了由183名專家組成的全國司法鑒定專家庫,專家們都有十年以上司法鑒定經驗,并參與過相關標準文件的起草工作。 一般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缺乏技術性問題的判別能力,而成立“國家隊”相當于為每個領域構建了專家評審團隊,就能對鑒定意見的核心技術性問題予以判別。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夫妻共同財產難以查明,申報令如何保護弱勢方?
離婚時,妻子從家里整理出各種線索,才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丈夫: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年薪約三百萬,金融投資有時“15天賺兩三百萬”。 除了車子、房子、銀行存款、股票債權、公司股權等傳統意義上的財產外,近些年還出現了比特幣、以太幣、數字藏品等新的財產形式,種類、數量和價值體現出多元化趨勢。 針對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專家們曾提出參考廣州市夫妻互查制度的做法,“只是提交審議后,最終選擇了更為柔和的夫妻共同財產申報制度”。 (本文首發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洗米華”獲刑18年,多人被判支付政府65億2千多萬港元
-
女子被控“掰斷”鄰居手指獲刑,出獄后原判撤銷
法院認定,鄰居手指系費萌萌打傷。但費萌萌堅稱自己沒有“掰”鄰居的手指頭,不認罪、不認罰,上訴被駁回后,堅持申訴。 -
公益訴訟,能否主張刪除個人信息?
第八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不要等到用戶感受到個人信息被App違規收集了,被電信營銷、詐騙了,才想起拿起法律武器。應該更多抓前端?!?/div>徐明:我相信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步向成熟丨我信
注冊制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審”“審什么”。 這次證券法修訂集中體現了對投資者尤其是廣大中小投資者權利的高度重視。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29日《南方周末》)一位落馬女法官的朋友圈,丈夫曾任省高院庭長
她的丈夫也是法官,曾任湖南省高院民二庭庭長。在法院認定的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的48起事實中,有13名湖南、北京的律師向她行賄,還有一筆行賄是以律所的名義。 法院認定,詹支糧個人及家庭現有財產和支出共計折合人民幣5088.6185萬元、美元2.162萬元。因此,詹支糧也被稱為“湖南版張家慧”。 曾與詹支糧一起工作過的一位干部回憶,詹支糧對民事案件有自己的理解,“她說,民事案件就是糾紛,原告、上訴人都認為自己有理。有理沒理、有多大的理,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反正法官怎么裁量都有理?!?/div>“有問必錄”成擋箭牌,檢察系統這樣防止說情打招呼
上海市檢察院原檢察長張本才和江蘇省檢察院原副檢察長趙志剛落馬后,陸續有人在填報系統里記錄了張、趙二人此前請托自己辦事的情況。 “有問必錄”的推行,的確給檢察系統相關人員帶來了壓力,“萬一領導干部落馬,就能查到你”。 來問的不一定都違規,不過“一旦有人過問,檢察機關內部人員不記錄,就是違規”。 每到基層調研,最高檢檢察長張軍總會詢問當地檢察機關領導干部,當年在系統里填多少件?有時回答是一兩件、兩三件。遇到這種場景,張軍就會直接發問,“別的怎么都沒填呢?”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15日《南方周末》)兩個“驅逐出境”,不能畫等號丨法眼
法院針對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外國人所宣告的驅逐出境,是一種刑罰,依據是刑法;而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的遣送出境和驅逐出境,是一種行政措施,所針對的主要是違法的外國人,只能由公安機關作出。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為日本戰犯辯護,參與起草八二憲法:廉希圣談根本大法如何“長牙”
“在全民的憲法意識還沒有普遍提高的情況下,怎么‘長牙’?要實現這個愿望,需要有個過程,要一步一步來,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也吃不成一個胖子?!? “要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憲法規范的存在,感受到憲法與每個人實際利益的關系?!? 一個都沒殺,這些戰犯自己都沒想到,“沒有辦法做事實辯護。我們能辯什么?是辯他的認罪態度,辯他是執行上級命令,是執行者。